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9-15 10:43
来源:湖北省慈善总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通讯员 蔡友恒 娄斯涵 熊珠霞
今年“99公益日”期间,张友红作为鄂州市慈善总会的志愿者,奔走在鄂州市鄂城区鼓楼街道的社区和医院病房中,助力传播慈善的关爱。
谁曾想,一年前的他正在“鬼门关”徘徊,与病魔鏖战。
每日行善,他乐观地挺过生死病痛
2022年9月4日12时许,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距离张友红进手术室还有一个小时。此时53岁的他忍受着恶性胃癌带来的痛楚,躺在昏暗逼仄的病房中,借助鼻腔插管才能有效呼吸。他的爱人因病休养无法在一旁陪护,只有姐姐坐在病床一旁默默流泪……当时的画面,张友红回忆起来依旧苦不堪言。
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刻,是无暇顾及任何琐事的,只会本能地想起最牵挂的事。而此时张友红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排亟待解决的志愿服务。
就在两年前,在张友红的倡议下,11名商家发起了“诚立身”商家联盟志愿服务队,为客户提供诚信公开的服务。如今该志愿队已有50多名成员,日常奔波于大街小巷,为鄂州古楼街道的家家户户提供帮助。
“不用担心我,我天天做好事,身体必定可以挺过这次难关。”张友红不断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每日行善给了张友红乐观生活的底气,即使在生死关头,依旧保持这样的乐观心态。这种心态帮助他挺过了8次化疗。如今,他身体状况大有改善,重新回到阳光下生活。
从社区到病房,温暖在缝隙之间传递
“那年鄂州受洪水影响,情况十分糟糕。我们社区的吴阳萍书记在孩子都不满三个月的情况下,却整天在外面奔波。我当时好奇他每天忙忙碌碌都在做什么事,就也跟着去做,后来被他无私奉献的志愿行为打动了,加入了服务队。”当被问及在什么样的动机下成为一名志愿者时,张友红眼睛一亮,语气变得轻快了起来。
随后的日子,张友红组织了许多与自己熟识的商家。他们从前从事不同的行业,有人经营菜市,有人批发服装,也有五金店老板。但他们一同受到志愿精神的感召,成为了可以一同走街串巷实施善举的伙伴。他们活跃在社区的街道、医院的病房中,在生活的缝隙之间,用一言一行践行着传递温暖的初心、志愿服务的善意。
“社区里一共有256位孤寡老人,他们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体。”对于社区居民的状况,张友红早已了然于心。平时这些老人需要柴米油盐了,需要维修水电了,志愿队的成员都会随叫随到。一开始他们对各种日常业务也不甚了解,做得多了、时间长了,积累出了经验,一个个都成为了日常生活的“百事通”。不仅如此,志愿队还总是根据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主动优化大家的生活环境。
“我们小区有个地方来往人多,总有电动车相撞事件发生,我就自费在一旁安了个路灯”“我还有一次发现他们晒被子的位置不够,就购置了一个大的晾衣架”……当张友红提起这些点滴事迹,语气中充斥着骄傲与快乐,“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嘛。”
在住院治疗期间,张友红又结识了一群新的朋友。“我生病时,医生护士在治疗上帮了我很多,认识了一起互相鼓励的病友,还有慈善会工作人员给我送来的关爱。”由湖北省慈善总会发起的“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项目为张友红提供了慈善募捐的平台,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帮他筹集到了治病急需的5万多元善款,解决燃眉之急。
爱出而爱返,张友红在志愿服务时付出的爱心和真心,又迅速汇成暖流帮他渡过难关。善意在社区中萌生,在病房之间延续、传递,志愿精神的温暖闪烁着光辉。
携手慈善,他踏上更宽广的奉献之路
“50岁之前我只想赚钱,50岁之后我只想做好事。”张友红说,人的一生除了要工作谋生,还需要追求点什么、创造点什么,让人真切感受到存在的意义。
“之前有个爷爷中风晕倒,被我遇见,我就背他回到了家,还把身上仅有的一百多元钱给了他,想着他可以买点菜和生活用品。本来也不是件大事,可那个爷爷竟看着我哭了……”张友红发现,自己一次微小的举动拥有触人心底的力量。自此,他也愈加坚定了自己奉献他人的决心。
张友红深知癌症病患者的不易,于是发动“诚立身”商家联盟志愿服务队不遗余力地向病友们宣传“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项目,想让急缺治疗费用的大病患者得到有效的帮助,更好地渡过难关。
“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张友红笑着说。
“他的奉献精神在爱里生根,又如一汪清泉,将爱注入人心,永不干涸。”熟悉张友红的朋友说,这样评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