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9-19 08:56
来源:湖北省慈善总会
9月13日上午,省慈善总会四届十次理事会在武汉召开。省慈善总会会长陈天会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慈善总会驻会副会长,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省慈善总会四届理事会理事、监事等70余人出席会议。
现将陈天会会长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经整理后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陈天会会长在湖北省慈善总会四届十次
理事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1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慈善总会,向新当选的7位总会副会长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省慈善总会卸任的各位副会长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侧重就大家比较关心关注的几个基础性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供大家参考,与大家共勉。
一、坚守慈善初心
所谓慈善初心,可以理解为慈善组织及个人的初衷和动机,即通过慈善行为帮助他人、改善社会,是利他而不是谋求个人利益,其行为是一种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进行的公益性活动。慈善初心体现了慈善行为的基本动机和目的,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力量源泉。慈善初心体现出慈善组织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特征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指慈善组织的任何运营活动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有收入不能在管理者、工作人员、捐赠者之间进行私人间的利益分配,慈善组织没有自身的利益所在。二是自愿性。慈善事业是非强制性事业,慈善本身应该建立在个人自有意愿之上,尊重慈善的自愿性,引导和支持有意向、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但不是“杀富济贫”,更不能搞“道德”绑架。三是利他性。这种利他性可以理解为结果的利他性,慈善事业可以不问动机,不管捐赠者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慈善行为能够起到利他的作用,客观上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实现了某个方面的社会需要,达到了利他的目的,都是被社会所认可,受人们所欢迎和尊重的。四是公开性。因慈善款物来源渠道的特殊性,款物使用性质的公益性,社会关注的高度敏感性,必然要求慈善组织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全过程、全方位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慈善组织既然没有自己的“私利”所在,就没有不可公开的私密可言。五是规范性。依法行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慈善法治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和关键保障。已于9月5日正式施行的新修改的慈善法,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亮点纷呈。各慈善组织要加强学习,联系实际,立行立改,既要严格规范、依法行善,又能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把新修改的国家慈善法落到实处。
二、做好一个慈善人
一般而言,但凡是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人,比如从事慈善的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捐赠人等等,都可以称为慈善人。但仅此还不够,因为慈善人还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或素质特征,这些虽然没有权威的标准和解读,但有几个方面的特点既是约定俗成,也是社会所公认的:
比如善良。词典中解释为心地纯洁,纯真温和,没有恶意,心地美好的人。善良也是对慈善人的基本要求,善良是慈善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付出大爱、不求回报是帮助他人的思想基础,所以慈善人首先应该是善良之人。再比如包容。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尤其对需要帮助和救助的人,能够以温和的态度、包容的胸怀待人,不仅体现在与人交好,不怀恶意,更体现在换位思考,能够为他人着想,彰显着慈善人的良好修养和工作伦理。又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回报社会的愿望,自身发达了希望通过帮助他人来回报社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传递对社会的大爱和关怀,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为社会传递了光明和希望。还比如,同情心强。同情心强的人通常对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有更高的关注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努力为改善他人的生活状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情心强的人,真心希望他人过得好,他人有了难处能感同身受,帮助了别人心里感到无比的快乐。同情心强的人,以其独特的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善良、包容、同情心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优良的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慈善人的底色和追求。
三、正确履行慈善组织的职能
慈善组织是依法成立、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是通过募捐将资金和物资集中起来,分配给有需要的人。此外,慈善组织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包括具备相应的社会组织法人登记条件,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有健全的财务规章和合理的用人、薪酬制度,等等。慈善组织一旦成立,就有随之而来的相应职能和职责,正确认识其职能是正确履职的前提条件,慈善组织正确履行职责职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筹集善款善物。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最大限度的把善款善物的蛋糕做大。无论是个人捐赠,企事业单位捐赠,还是政府拨款等等,要争取募集更多的善款善物,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善款善物应该是慈善组织的主要职能和主体业务,也是慈善组织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二是项目设计和管理。科学设计项目,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加强款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善款善物用于慈善项目,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实现慈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宣传推广慈善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慈善事业的意义和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慈善文化,宣传推广慈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人人公益、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慈善事业不是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加强地区间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着力构建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慈善生态和治理格局。要主动争取、自觉接受民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和管理,要事多请示,大事多汇报,全面把政府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的职能落到实处。
四、认清慈善事业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时代,发展慈善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认清新形势,明白新任务是做好当下慈善工作的前提条件。任何事物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逆势上扬、弯道超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但即使可行,也是有条件的。认清发展慈善事业所面临的新形势,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认知或研判。
一是发展之大势。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为发展慈善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强调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求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并作出制度安排。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主渠道的重要地位,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完善慈善促进措施,规范引导慈善活动,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职责,回应了一系列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制度都是中央文件、全国人大通过的正式法规给予的明确和固化,这是我国最高的顶层设计。从一定角度看,慈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提高,加之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使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得到空前提升。截至2024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是15151家,公益慈善类的基金是9708个,全国实名志愿者总计达到2.37亿人,志愿者的队伍总计135万个,2023年全国社会组织接受捐赠款总计达到1363亿。显而易见,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广度、热度和速度,与历史任何时期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对这些大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发展信心。
二是发展之趋势。总体看,慈善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虽然,当下我们在慈善工作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大家甚至感到每前进一步都步履艰难。比如,宏观经济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措施较为原则、实操性不强,监管不够与监管过度依然并存,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对慈善的包容度、赞誉度还有待提高,慈善组织和行业发展既不充分、还不平衡,网络个人求助捐赠既不顺畅、也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时刻困扰着慈善事业发展,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发展中的趋势。慈善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自愿的利他行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慈善具有的社会公益性和人道主义精神,通过捐赠可以为那些处于困难中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这些帮助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另一方面,慈善可以激发人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通过捐赠传递爱心和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此外,慈善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缩小贫富差距,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慈善是真善美的事物,人们向往追求真善美,原本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标志。只要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发展还不充分、发展还不平衡,那么有差异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是慈善事业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慈善大发展趋势的基本逻辑。
三是发展之变化。新时代下慈善事业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求变,变则通、变则活,变危为机,变困难为希望。这种变是主动的变,自觉的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下慈善事业唯有求变和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也才能确保慈善事业行稳致远。
五、慈善事业贵在实践
发展慈善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善于把慈善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找出共性和规律,把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把成熟的制度上升到法规,上升到体制和机制。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促使事物由复杂变简单,由量变到质变。省慈善总会每年至少要突出做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两大募捐重点工程。慈善总会的主体业务是募集善款善物,两大重点即慈善项目和慈善基金。二是高效畅通两大捐赠渠道。即线上捐赠和线下捐赠,两个渠道不仅要畅通,而且要有序高效。三是每年组织好两次大型专题活动。即上半年的“数字公益节”和下半年的“99公益日”。上半年以5月20日左右为时间节点,活动周期建议一周左右;下半年围绕“99公益日”为时间节点,活动周期建议3至5天,争取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做一个重大活动,做成品牌,做出影响。四是注重加强两项对外工作。即对外宣传工作和对外联系联络工作。五是切实加强两大基础性建设。即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将寸步难行,与其被动的适应,不如主动的跟进、伴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做慈善工作的团队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做慈善工作要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慈善总会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进人的门槛,把优秀的人引进来,请进来,也要持续改善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六是着力提升两大核心竞争力。即慈善组织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慈善组织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不仅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
这六项重点工作暂可称为“62工作法”。希望大家对标对表,做好每年的规划,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打磨,逐步完善提升,作为慈善总会抓日常工作的基本动作,逐步固化形成习惯和自觉,从而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工作局面:即总会工作有目标,自加压力,但不下达硬性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总会工作有重点,突出慈善主体业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搞面面俱到;总会工作有抓手,出发点明确,落脚点清楚,措施能切实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总会工作有章法,忙而不乱,紧张而有秩序,严肃又不失活泼,不搞无为内卷。如果这个局面形成,相信省慈善总会工作效率一定会有极大提升,工作人员一定是工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如果坚持数年,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相信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慈善之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