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1-16 10:08
来源:湖北省慈善总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省慈善总会成立三十周年。总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在省民政厅的指导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围绕民生、服务大局的责任与担当,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的行业自律,努力实现湖北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慈善力量。
一、拓展筹募渠道,凝聚爱心力量
提升线上募捐能力。积极拓展网络募捐渠道,持续深化与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等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关系,夯实全省慈善组织的共享平台。认真组织好“湖北数字公益节”和“99 公益日”等网络募捐活动,精心策划募捐项目,打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能引起社会共鸣的“湖北慈善品牌”。积极探索新的网络募捐模式和捐赠场景,试点开展“月捐”“一元捐”等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慈善”,广泛凝聚慈善爱心力量。
拓展线下募捐渠道。通过冠名基金、定向捐赠、项目引资、慈善信托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持续巩固与新老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依托专项基金联合开展劝募工作,及时发布慈善需求,推介慈善项目,调动社会各界捐赠款物的积极性。
规范募捐业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实施的《慈善法》,推行“62”工作法,进一步优化募捐活动流程,细化合作协议内容,更加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注重风险防范,加强大额捐赠资金、公开募捐合作方的前期评估、后期监管,进一步指导各级慈善会加强筹募活动管理,共同打造阳光慈善、法治慈善。
二、加大救助力度,优化品牌项目
转型升级联动项目。深入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持续加强与各地慈善会的对接合作,推进地方配套和企业劝募工作,完善社会力量帮扶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项目转型,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做好项目资金审计等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在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湖北省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慈善帮扶救助基金”,探索拓展大病救助项目新模式。认真做好“童享阳光”“退役军人关爱计划”等品牌慈善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进一步提高品牌项目的知名度。
优化提升传统项目。努力开拓“慈善情暖万家”新路径,进一步细化项目救助方向和救助范围,支持武汉市新洲区、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开展。着力加强慈善“阳光班”项目的精准性,做好相关募捐、宣传和帮扶工作,积极对接更多爱心资源,推动慈善项目可持续发展。
规范开展合作项目。总结经验、强化举措,进一步加强与药企捐赠方等相关方面的沟通交流,继续做好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通过冠名基金、定向捐赠等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援疆援藏。积极开展慈善合作,争取“随迁子女‘心理+慈善’双赋能计划”等已实施项目加快推进,惠及更多群众;争取“罕见病患者帮扶计划”、慈善“爱心菜”等策划项目早日落地,提供更多关爱;稳步探索实施、争取将精神病障碍患者帮扶、残疾儿童就业、困难老年群体关爱等项目纳入慈善项目库,惠及更多困难群体。
三、加强宣传工作,改善慈善环境
做好专题策划。认真谋划、组织总会成立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系统展示3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着力传播湖北慈善理念,讲好湖北慈善故事,不断提升总会的社会美誉度与行业影响力。结合“中华慈善日”“湖北慈善周”等重要节点,全面反映总会与各地会员单位的工作动态。提前谋划“湖北数字公益节”及各项目的专题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拓宽宣传阵地。牢牢把握慈善宣传的正确导向,提档升级总会官方网站功能,做好总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推广。建立健全宣传外联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慈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强化舆情应急处置。适时组织全省慈善会系统通讯员队伍培训,提高新闻采集、写作和传播能力,创新年度优秀通讯员及宣传先进单位的评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扩大媒体影响。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及时发布新闻、组织专访、制作专版、传播视频,大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深入挖掘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回报社会、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影响带动更多的爱心集体和个人加入慈善行列。
四、增进会员联动,汇聚发展合力
规范有序发展会员。坚持稳步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入会标准,细化工作程序,畅通会员入会渠道,将有意愿、有能力、有影响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吸纳到总会队伍中来,着力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担当负责、形象良好的会员队伍。
优化会员服务管理。密切会员联系,通过召开会员座谈会、定期走访会员单位等形式,向会员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加强沟通互动。认真组织好第三期“湖北慈善专业人才培训班”,积极为会员单位在项目联动、资源拓展、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健全完善会员数据库,动态更新会员信息,探索开展会员激励,对做出突出贡献、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会员,优先推荐申报“中华慈善奖”“湖北慈善奖”等奖项。
发挥会员联动作用。鼓励支持会员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全省联动项目,宣传慈善文化,动员和带动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鼓励会员单位积极参加总会慈善募捐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会员设立慈善救助基金、冠名基金等。通过做好会员工作、发挥会员作用,积极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助力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全省慈善网络体系。
五、坚持行业自律,严格依法治善
加强法治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新颁布实施的《慈善法》及其相关配套制度规定,全面掌握条文的新旧变化、修改内容的核心要义和新增的主要制度设计,把法治思维贯穿到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积极开展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引领带动全省慈善组织依法行善、依法兴善,确保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完善制度机制。结合《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健全总会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制度,推动慈善工作在实践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监督机制,持续加强风险隐患预防排查治理,积极主动化解网络舆情,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慈善行业良好声誉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全面公示公开。认真开展“阳光慈善”工程,以民政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为基础,定期报告内部建设、财务会计、业务活动等情况,主动公开资金募捐、项目运行、财务管理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回应各方关切,认真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提升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切实增强慈善行业的公信力和竞争力。